從世界冠軍咖啡、亞洲50大酒吧到南台灣最難訂餐廳,這幾年台灣最熱門的餐飲空間,都由他設計。以高雄為基地的吳透,如何與餐飲新星一起創造不輸料理的體驗空間?

高雄中正路是有名的喜餅一條街,硬是設計的工作室位在60年老洋行的3樓,樓下是年初重新開幕的禮坊旗艦店。

高挑古樸又浪漫的喜餅三代店,由硬是設計;同條街走遠一點,帶點冒險歡快氛圍、總是門庭若市的餐酒館挑食(Gien Jia),也是硬是設計。事實上,從高雄、屏東到台北,現下幾個台灣最熱門的餐飲空間,背後推手都可以看到硬是的名字。

一間成立才不過5年、以高雄為基地、團隊不過10人、且創辦人沒有任何設計學科背景的設計公司,怎麼剛好搭上近來的餐飲熱潮?

「我們也覺得太快了,」今年45歲,餐飲界、設計圈人稱「透哥」的創辦人吳透靦腆笑說。
吳透
台南人,1974年生,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
2013年創立木在,2015年創立硬是設計,工作室位於高雄、台北。
代表作: 永心鳳茶創始店、舊振南漢餅房、Simple Kaffa Flagship 興波咖啡、Akame、Draft Land、挑食、樂榖、禮坊高雄門市等。

法律轉木工,找到想要的生活

法律系畢業的吳透,33歲前在法院擔任法官助理,法庭的人性攻防,讓他倍感疲累。為了尋回內心的寧靜,他重拾書法,沒想到找張適合大木桌的念頭,讓他人生從此走上不一樣的路。

「當時,我要轉行做木工,全家都抓狂了,好在太太支持,」吳透回憶,大塊原木桌價格驚人,經友人介紹,他追到上游,也到工廠學習,「在木工廠,時間不知不覺過去,5點、5點半收工,跟著師傅到後面喝一杯茶,風吹過來,那踏實的感覺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因為太太工作的關係,吳透先與朋友合夥在高雄開家具店。2013年,舊品牌結束後,他創立「木在」,以大片木料在家具愛好者之間聞名,偶推產品常消息一出即銷售一空。

也因為幾次熱心協助客戶處理物件、空間成果不錯,開始與永心鳳茶舊振南等台灣老品牌一起嘗試轉型,並在餐飲商業空間建立名聲。
建築系出身、以食物設計師為業遊走國內外餐廳的陳小曼觀察,台灣很小,「用盡全力在做,大家感受得到,尤其南部關係緊密,connection特別重要:這個人是不是值得託付,除了設計,信任更是日積月累。」
 

不過,沒有設計學科的訓練,吳透如何說服業主實踐他的美學?

著重細節,道出空間的內心戲

吳透相信,設計不應以風格先行,而是針對特定空間、說獨一無二的故事。因此他會先依空間主人的個性、故事與策略,確立設計主軸,「設計不只是為了做一個漂亮的東西讓業主買單而已。」

從永心鳳茶的「大正浪漫」(出自夏目漱石)、舊振南漢餅房的「文化沙龍」,到多次被國外媒體評為全球50大咖啡第一的興波咖啡(Simple Kaffa)「森林無盡藏」等,吳透打造的空間,很難用特定風格框架,或許有些共同元素,例如不包覆的牆面、視覺印象深刻的安心良材燒杉、鍛銅、水泥灌模、曲面玻璃與拉低的窗台等,但每間店又各有打動人的風景。


興波咖啡以森林為主題,主牆為30年的桃花心木樹皮拼製,吧台是樺樹皮與蛇木,搭配冷調的花十字水泥灌模座位,將華麗的工藝收斂而大器。

以剛得到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的興波咖啡「森林無盡藏」為例,總是風雨無阻、排滿海內外候位客人的大門,吳透以陳芳明的書名「荊棘的閘門」為題,玻璃門上綴滿藤蔓縷空雕刻,門把上的黃銅轉輪象徵初心不轉,入門兩條動線:一條人多的主動線,另一條沿著桃花心木牆走到招牌與獎杯的路線,代表興波咖啡主人吳則霖從台大電機所畢業之後,沒有按照社會的預期去竹科上班,反而選擇騎著一台單車賣咖啡,一路披荊斬棘,終究拿到世界咖啡冠軍。就像那首美國名詩,選擇了沒有人走、但讓他人生大不同的路。
「這些都是別人不會注意的內心戲、小趣味,」吳透笑說。
Kaffa是衣索比亞森林的名稱,擁有許多咖啡原生種。
 

 

陳小曼稱吳透「讀書人」,非常著重文本,並將細微的意義內化到空間,但細節做好就會很迷人,「空間設計專業出身,可能會從量體的關係、動線功能出發,透哥比較從元素、細節開始,再將功能放入。」

她分析,近年30、40代受到矚目的設計團隊,包括硬是與台中、台南都有基地的本事設計等,皆致力於挖掘屬於台灣自己的元素,興波咖啡運用很多裝飾性的元素,國際旅客來時氣派大方,又很台灣。

愛吃懂吃,為餐飲新星打造舞台

問吳則霖要開國際級的店,為何找沒有專科背景的人來設計?他回憶,「透哥很不一樣,我擔心樓板有問題,他馬上找東西探看,這跟很多設計師只是看、實際叫底下人進行不同,我覺得設計師懂,也肯下去做,對我們來講很重要,跟我們做事的風格也比較match(合拍)。」

 

硬是工作室的招牌,由吳透的書法字,以20mm厚的實心紅銅煅製。

從世界冠軍咖啡、亞洲50大酒吧到南台灣最難訂餐廳,之所以搭上爆紅餐飲店熱潮,跟吳透喜歡吃也有關。比起出資者,他更喜歡跟熱情、有想法的主廚和經營者合作,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事業更有抱負、想法,他可以一起腦力激盪,幫助他們完成夢想,另一方面懂吃的他,也能在餐具、托盤甚至酒窖的工程設備上,給予更細微的回饋。

對吳透來說,公司比預期快打響名聲,現在更需要沉潛、練好基本功,他最期待的是搬回老家台南自己工作室的案子,「希望為台南做不一樣的空間。」

(責任編輯:黃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