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惠蓀講座 前司法院院長許宗力教授分析防衛性民主

稿源:中興大學法律專業學院/蘇新淯
國立中興大學114年5月15日(四)舉辦「惠蓀講座」,邀請前司法院院長許宗力教授蒞校演講,主題為「民主的自我防衛:防衛性民主的光與影」,深入探討民主制度面臨之挑戰。
詹富智校長表示,許前院長學經歷卓著,成就非凡,本校法政學院素以理論與實務並重聞名,深信許前院長之精闢見解,必能拓展本校師生之學術視野。法政學院林昱梅院長引言時強調,我國民主發展歷程彌足珍貴,防衛性民主議題引發深省。許前院長治學嚴謹,是憲法的理論家,也是實踐者,在司法院院長任內本於人權保障,推動國民法官等多項政策,確保司法獨立,對我國司法貢獻卓著。
許教授於演講中指出,防衛性民主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鑒於納粹德國利用民主程序奪取政權,進而摧毀民主制度之歷史教訓,Karl Loewenstein教授提出防衛性民主之理念,其核心論點為,民主制度雖具備寬容特質,然而此種寬容並非毫無底線,否則將導致民主制度自身遭受侵蝕。防衛性民主是民主制度的預防性自我防衛機制,有四大核心特徵:第一,民主具有價值拘束性,並非全然中立,而是以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為不可變更的核心價值;第二,針對內部反民主之極端勢力,而非外部敵人;第三,採取防衛手段,排除於民主程序之外,例如解散違憲政黨制度;第四,預防性機制,在民主體制遭受實質危害前就允許即採取預防措施。
許教授強調,防衛性民主的兩大難題是如何界定「反民主」,以及預防手段的拿捏。避免防衛性民主淪為侵害言論自由,排除政敵的工具,如何在自由與安全間求取平衡,是巨大的挑戰與永恆的課題。戰後德國為避免歷史重演,建立諸多防衛性民主的機制,例如解散違憲政黨與人民團體、處罰否認納粹暴行之言論、確立公務員之憲法忠誠義務等。美國則較少關注防衛性民主議題,僅於麥卡錫主義盛行年代,曾對共產黨員之相關行為採取限制措施。
最後,許教授檢視我國民主自我防衛機制,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關於解散違憲政黨之規定,即為防衛性民主之具體展現。我國憲政史上迄今尚未出現須動用此規定之案例,足見我國民主體制具有相當之韌性,防衛性民主不能忘記比例原則、明確性原則等法治國要求,應在防衛民主與人權保障中求取平衡,以捍衛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
活動相簿
國立中興大學114年5月15日(四)舉辦「惠蓀講座」,邀請前司法院院長許宗力教授蒞校演講,主題為「民主的自我防衛:防衛性民主的光與影」,深入探討民主制度面臨之挑戰。
詹富智校長表示,許前院長學經歷卓著,成就非凡,本校法政學院素以理論與實務並重聞名,深信許前院長之精闢見解,必能拓展本校師生之學術視野。法政學院林昱梅院長引言時強調,我國民主發展歷程彌足珍貴,防衛性民主議題引發深省。許前院長治學嚴謹,是憲法的理論家,也是實踐者,在司法院院長任內本於人權保障,推動國民法官等多項政策,確保司法獨立,對我國司法貢獻卓著。
許教授於演講中指出,防衛性民主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鑒於納粹德國利用民主程序奪取政權,進而摧毀民主制度之歷史教訓,Karl Loewenstein教授提出防衛性民主之理念,其核心論點為,民主制度雖具備寬容特質,然而此種寬容並非毫無底線,否則將導致民主制度自身遭受侵蝕。防衛性民主是民主制度的預防性自我防衛機制,有四大核心特徵:第一,民主具有價值拘束性,並非全然中立,而是以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為不可變更的核心價值;第二,針對內部反民主之極端勢力,而非外部敵人;第三,採取防衛手段,排除於民主程序之外,例如解散違憲政黨制度;第四,預防性機制,在民主體制遭受實質危害前就允許即採取預防措施。
許教授強調,防衛性民主的兩大難題是如何界定「反民主」,以及預防手段的拿捏。避免防衛性民主淪為侵害言論自由,排除政敵的工具,如何在自由與安全間求取平衡,是巨大的挑戰與永恆的課題。戰後德國為避免歷史重演,建立諸多防衛性民主的機制,例如解散違憲政黨與人民團體、處罰否認納粹暴行之言論、確立公務員之憲法忠誠義務等。美國則較少關注防衛性民主議題,僅於麥卡錫主義盛行年代,曾對共產黨員之相關行為採取限制措施。
最後,許教授檢視我國民主自我防衛機制,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關於解散違憲政黨之規定,即為防衛性民主之具體展現。我國憲政史上迄今尚未出現須動用此規定之案例,足見我國民主體制具有相當之韌性,防衛性民主不能忘記比例原則、明確性原則等法治國要求,應在防衛民主與人權保障中求取平衡,以捍衛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
活動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