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應用數學系 許英麟 編輯助理/殷浩之
開創黑金科技產業的領頭羊―郭晉宏學長

郭學長108年中興大學EMBA企業領袖組畢業,見到身著一身深藍色精品西裝的學長,很難和印象中黑稠稠的瀝青工程做連結。身為永䥶集團的執行長,學長並非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小就因為幫忙父母親工作接觸瀝青這塊領域,對於瀝青工程有著豐富經驗與專業。成功非一蹴可幾,學長憑藉著勇於投資及創新,帶領永䥶集團成為臺灣瀝青界的龍頭。

源源不絕的動力是挑戰與興趣
所有做瀝青的都在舖馬路,如何在紅海中殺出一條自己的路。學長認為「做就是要做有挑戰性的,對於一個工作,要有辦法去做持久,必須要跟這個工作有相對應的一個興趣,你要怎麼樣讓這個興趣持續下去?就是要在裡面找到一些成就感,成就感是支撐興趣,興趣是支撐你的持久性」。學長在2011年率先引進了德國徠卡的測量技術,改良成適合自家的3D舖路系統,2012年完成了五楊高架工程案。高速公路標案,為永䥶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進而拿下了桃園機場南北跑道、高雄機場、新竹空軍基地等跑道整建工程。全台的機場跑道目前只剩松山機場跑道沒有學長的足跡。

引進科技舖路及創立一條龍模式
 2011年引進3D德國徠卡的測量光學儀器時,一開始在苗栗後龍高鐵站籌劃施作,測量光學儀器的引進可以減少相當多的人力,不過花費相當高昂,價格不便宜,最重要的是要有專業人士去學習如何操作儀器,學長認為「去找一個科班出身的測量人員來看,他會操作,卻不知道全測儀如何跟我的paper去做一個連結,就會有這樣子的問題產生,為了解決人才培育或是就業職場的銜接性,將來會在中興大學成立一個瀝青的技術協會」。
隨後又於2016年在桃園觀音,利用鐵皮封裝廠房,強調節能環保、消音、除臭都有做特別處理,桃園觀音和臺南分別擁有兩間瀝青混凝土產製工廠。其終極目標,就是在臺南的工廠購置臺灣第一套瑞士原裝的瀝青攪拌站,成為目前臺灣最大、最科技化的一個瀝青廠。


回到校園的契機 
「以前只有高職夜間部畢業,創立永䥶工程、永䥶營造之後,在一次的投標案上,被會議主持人問到我的學歷是否有誤?自己深覺不行,以後這問題會常常被問到。」學長發現身為執行長的自己,學歷對於集團形象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緣際會在一場與老師的交談與建議下,萌生起讀EMBA的念頭。學長說:「要讀就要讀最好且有中部大學第一學府之稱的中興大學!」更重要的是,當時公司正面臨要從小型綜合營造廠商、瀝青廠轉型,要慢慢的去突破那道瓶頸,必須煩惱許多技術性和專業的問題,像是對於工地的掌握、如何得標跟備標,這些事情著實有點吃不消。恰巧當時其他朋友也有意願回校園重獲新知、尋獲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充實自我,因而決定重拾書本進修。

課堂內容與經驗實務的結合
學長的公司在兩年前就開始做碳盤查,回憶起在中興大學EMBA就讀時,老師課堂內容就談論過碳中和、碳盤查、ESG等等的議題。同學間也會互相交流一些意見,把在產業獲取的寶貴經驗結合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經營管理知識,套用在實務上相當有助益,隨著合併報表規模愈來愈大,才領悟到讀書真的很好。學長語重心長的表示說:「有時候夜深人靜會想說,我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金錢跟很多的體力在處理這一塊,真的有需要做到這樣嗎?我是不是做到及格就好嗎?後來又有個想法說,我與其跑在最前面,規矩是由我訂的,一旦別人跑到我前面,規矩就換別人訂了」,這也都是讀書時學到的領導人經營法則。

走出臺灣接國際標
臺灣政府對於國際標的能見度是在這一、兩年才慢慢開始浮上檯面,而新加坡海底隧道的四標國際標,完全沒有新加坡廠商,有三標是三星廠商,一標是日本廠商。其實新加坡是亞太一個很重要的樞紐,當時學長去施作新加坡樟宜機場的跑道標案,規模大的供應商都認識學長,機械和設備的品牌也全依照喜好購置準備好,機場裡面可以自設瀝青混凝土,然後人力一開始配置二十個人力,從一個人帶一個,到一個人帶兩個,最後帶著印度和孟加拉工人們,「原料、機械設備、勞動力」三方面,全仰賴新加坡政府的積極配合與幫助,學長說:「最後需要克服的可能只有想念臺灣的美食,飲食方面也稍微比臺灣貴一些而已」。

如何看待臺灣法規與循環經濟的衝突
假設工廠要做一些創新的作為,必須嚴謹遵守施工技術規範,臺灣政府會要求不要去牴觸到施工技術規範任何一個角,但是臺灣政府這個行為孰不知就是在抑制產業界的一個創新思維與嘗試。  講到減碳工程,瀝青回收叫做循環經濟,而且它是節能減碳。我們認為它是屬於再生料,但政府說是偷工減料。在國外,這個叫循環經濟、綠能標章,在臺灣,叫偷工減料,國內法規的怠惰與不與時俱進形成非常諷刺的一個對比。原因出在臺灣的施工技術規範,全部都在停留在20年前、30年前,這幾年全球溫度上升的問題、碳排放問題、車輛數量的問題,平均測量值完全都不一樣。  減碳工程與淨零排放不只是環保課題,更是攸關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經濟課題,但要怎麼去讓每一件瀝青工程做到減碳?每一間瀝青工廠做到減碳?  訂定指標才有用,關於瀝青的施工技術規範,臺灣政府必須要找資深的專家學者,重新修改檢視相關法規,企業主們才會願意一直投入創新研發在裡面。

共同管線對於鋪路平整性的重要性
每逢選舉前夕就會開始鋪築新柏油路、自來水管線新設維修後鋪築、電纜地下化後鋪築、中華電信光纖網路線裝設後鋪築,使得臺灣的柏油路產生反覆性的破壞鋪築問題,造成了鋪路不平整,甚至影響到交通安全問題。如果要根本解決,就要像日本一樣,設置共同管線,全部把管線匯集到人行步道裡,維修起來也較方便。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做共同管線,臺灣的政策面必須要落實,各產業統整維修行程,當地政府的交管協助,再加上參考專家學者的建議,尤其是產、官、學,彼此之間的結合才是一個重點。

邁向工業4.0的準備
 3D鋪面系統就是在鋪面前進行刨除作業時,先將資料輸入鋪裝機具的電腦內,經過電腦系統化的計算與確認、大數據的運算模擬,以及現場全測站儀的地面測量,在利用虛實整合的技術下,鋪裝機就可以自動根據最佳化參數結果,動態調整施工內容,由於不需要人力目測判斷,又能夠將誤差降至最低,減少了用料浪費,並且有效降低鋪築成本。這些科技的導入,學長說:「或許在這五年內,我沒有辦法看到很顯著的一個效果,但是可能十年後的我會覺得現在做的事情是對的」。

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預測之維護平台
 偌大的機場跑道,是有辦法將鋪築資料調出來,就是利用像石頭般大小的sensor,它記錄著出貨的時間、當時的氣候、還有配方都記錄到裡面。事後需要檢查時就能發現,原來是那時候溫度可能太高,或是那時候配方可能跑掉一點。把這些石頭般大小的sensor統整起來設置一個維護平台就是日後追蹤、品質管制,用在疲勞限界快要壞的時候,可以事先知道做維護,是未來一個很好的評分標準。

結語
以前傳統的瀝青工程觀念就是保有維持現在狀態就好、公司不要倒就好。但現在如果腳步處於停滯狀態的話,其實就是一直在退步,因為時代的速度很快,每分每秒都要創新。   公司經營具備了創新後,如果能使產品成本最低、利潤最高、成效最好,自然能夠提升公司的競爭力以及應付目前循環經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