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季學長
農藝學系 學士69 年 碩士71 博士79年畢業
現 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重要經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副研究員 兼技術課課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員兼 生物技術課課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員兼 副場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副所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所長

【傑出表現】
壹、從事試驗研究階段 (1990-2008)
一 . 主要專業研究著重於植物種苗繁殖與組織培 養技術領域,所選擇之研究主題,係以能解 決產業面臨之技術瓶頸或創新之技術能實際 應用於產業為目標。 自民國 79 年任職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以 來,在馬鈴薯試管內結球、火鶴花、彩色海 芋、百合與觀葉植物等組織培養商業量產技 術;利用冷涼水提高溫室蕃茄穴盤育苗品質 與海芋、宮燈百合種球繁殖技術開發上均有 重要突破性成就,歷年來共發表 66 篇論文 ( 包括 44 學術期刊論文、22 研討會論文或 技術專刊 ),相關技術產品開發成果已獲得 2 項發明專利與 10 項新型專利,其中有 3 項專利、1 項技術已完成技術授權。
二 . 為協助國內種苗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針對 國內蘭花組織培養種苗產業現況進行長期持 續研究調查,除分析產業關鍵技術瓶頸與技 術優勢,提供業界及學界參考外,針對組織 培養種苗生產鏈所需之核心技術,亦積極進 行整合性研究,所開發的技術與產品,完成 技術移轉至產業實際應用。
三 . 有鑒於基因改造作物之栽培已成為全球化議 題,為維護國內農作物種植環境生態安全, 自 94 開始從事以分子標記為檢測基準之基因 改造植物檢測技術開發,完成基因改造木瓜、 馬鈴薯、水稻、蕃茄進行檢測技術開發,其 中已完成之基改木瓜檢測技術業經基因轉殖 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為國家標準檢測方法。
四 . 除了技術專長外,多年來亦積極專研各國植 物品種權保護法規制度與執行技術,多次在 農業期刊上撰文介紹並分析各國之品種保護 制度與執行技術,是國內少數具有品種權保 護法規制定經驗與新品種檢定執行技術雙重 專長之專家,曾代表農委會參與台美、台加 雙邊技術合作諮商會議,討論有關品種權保 護合作議題;也曾代表國內業界參與國際植 物品種保護聯盟 (UPOV) 所舉辦之研討會。

貳、擔任農試所副所長、所長階段 (2008-2019)
一 . 以科研成果為後盾提升農糧產業競爭力
( 一 ) 擔任農委會花卉研究團隊召集人運籌圓滿 效益優良,統整農委會所屬試驗改良場所 之花卉研究計畫,並規劃主要目標作物, 進行市場分析、技術開發與輔導管理,並 強化品種優質生產技術及提高產品行銷通 路。針對創新品種開發、種苗繁殖與品質 標準關鍵技術之研發、環保節能設施及栽 培體系之研發應用、花期調節與採後儲運 創新技術之研發及設施病蟲害整合性防治 創新技術開發等四大主題,展現領域統整 績效。
( 二 ) 為開創臺灣未來黃金十年的農業願景,執 行農委會規劃之全新的農業後繼者培育計 畫,於 100 年 11 月設立「農民學院」, 採階段性循序漸進方式辦理農業訓練,培 植臺灣農業生力軍,加速農業經營的多元 與創新發展;並辦理農民「菁英學堂」講 堂,提高農民企業化經營理念與能力,為 我國農民訓練開啟新頁。
( 三 ) 進行農業設施產業強化作業 為強化國內設施產業,配合農委會推動 輔導增設強固型設施 5 年 2,000 公頃計 畫,引領農試所發布不同類型溫網室圖 樣供農民參採,培訓設施搭建及簡易修 復人力,並辦理主題式工作坊,凝聚各 方對於國內設施技術發展共識,並規劃 長期發展目標與推動策略。
( 四 ) 配合行政院推動「生產力 4.0 科技發展策 略」方案,負責規劃農業部門生產力 4.0 方案(後更名為智慧農業)。105 年起統 籌智慧農業政策型綱要計畫之推動,並擔 任菇類、蝴蝶蘭、農業設施等領航產業及 SIG 小組召集人。計畫執行期間,107 年 度及 108 年度連續兩年度獲行政院管制計 畫評核「優等」之殊榮。政策執行期間積 極推動學研合作與技術擴散,進而達到帶 動農產業升級轉型目的。

二 . 規劃農業試驗所科研前瞻科技發展與應用
( 一 ) 為期有效整合各業務單位研發專業與研究 資源,以前瞻眼光進行議題策略規劃,及 早布局於具發展潛力之農產業,為農業試驗 所的研發業務帶來新氣象和新願景,於 100 年首創設置「農業科技研發策略小組」, 召集跨領域人才聚焦特定研究議題,規劃 中長期之重大與重要農業科技研發策略。 該小組主要任務包括 : 1. 農業產業創新驅動、趨勢研判及前瞻研 究規劃 2. 本所中長期農業科技研發策略規劃 3. 研擬農業科技創新重要議題之行動方案 4. 農業科技研發成果之佈局策略規劃 5. 農業科技人力培育與國外農業合作議題 之規劃 6. 其他與農業科技研發策略規劃之相關 事項
( 二 ) 重視並導引農試所開創臺灣農業地理圖資 運用 1. 藉由國家地理資訊系統建置推動計畫 之國土資訊覆蓋調查,累積巨量圖資成 果,配合農委會全力推動活化休耕田政 策,及時透過該資訊系統提供必要圖 資,供農委會及地方政府運用,發揮最 大效益 (101 年 )。 2. 推動應用航遙測技術進行判識作物類 別,利用蒐集之影像進行「全臺檳榔種 植分布圖」、「全臺山坡地國公有地檳 榔栽種面積統計」、「全臺溫室分布 圖」、「全臺溫網室設施判識面積統計」 等將判識資料提供農委會、農糧署及農 政單位進行評估與決策參考,累積可觀 的衍生應用價值。 3. 成立「農業情資整合中心」(GIS 中心 ) 提供更多元的資訊供決策參用,並以精 準的農業資源空間分布調查、繪製及資 訊分析統計等工具,進行農業作物栽培 面積產量估計及地域農作資源分析圖資 判釋 (104 年 )。4. 推動建立農業生產資源及生態環境友善 管理新模式,除盤點全國 68 萬公頃農 地面積、品質與生態基線,守護優良農 地外。主動支持『長期農業生態調查』, 並評估農地生態服務功能,善用農業資 源,達到農委會「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提高農民收益」與「保障生活品質」 的政策目標。
( 三 ) 積極推動農試所與大專院校保持密切且實 質合作關係︰ 自 99 年起擴大與國內大學院校合作,與 國立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 嘉義大學、中台科大、逢甲大學、中央大 學、靜宜大學、淡江大學、育達科技大學 等簽署農業合作備忘,由雙方就資訊與通 訊科技 (ICT)、光電科技、智慧機械、能源 科技、奈米科技、生物科技等前瞻技術, 於新農業議題並配合研究專長就產業面及 應用面雙方研提合作計畫,密切合作以提 升研發能量及研教相融的境界。 ( 四 ) 推動國際合作交流不遺餘力,除汲取各 國研究資訊與時俱進及提升學術研究水準 外,並擴展合作空間及增進邦誼,成果良 好。相關活動列舉如下:
1. 擔任亞太種子協會 (APSA) 官方理事期 間,積極爭取並促成 2010 年會於高雄 市舉行,提高我國國際知名度。 2. 承辦 2011 年亞太經合會農業技術合作工 作小組 (ATCWG) 之「因應氣候變遷及 糧食安全之原生蔬菜合作發展研討會」, 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各經濟體一起攜手 提升亞太經合會各經濟體調適氣候變遷 能力,進而維護亞太地區之糧食安全。 3. 與菲律賓農水產暨自然資源研究(PCAARRD) 辦理簽署合作備忘錄並推動菇類栽培與 設施栽培的跨國合作案。 4. 代表臺灣於摩洛哥簽署千分之四倡議, 由技術層面致力協助農委會推動土壤碳 匯以抵減碳排,希望透過研究與推廣應 用,加速我國達成淨零減碳的目標。 5. 辦理 APAARI 第 14 屆會員大會暨「成 功農業食品創新專家諮詢會議」,這是 臺灣首次主辦 APAARI 大會。會中除 探討農業食品創新技術、合作夥伴關係 建立、農業永續發展及能力建構相關議 題深入探討,有助與亞太地區產官學界 進行農業交流並建立國際網絡,為推動 「新南向政策」增添助力。6. 與國立嘉義大學及馬來西亞南方大學簽 訂設施農業示範場域三方合作備忘錄。 完成設施農業新南向示範場域於馬來西 亞之建置規劃,進行示範場域之硬體設 施興建。
參、擔任農委會副主任委員階段 (2019-) 108 年 3 月起擔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 任委員,負責督導農委會政策規劃、科技發展、 國際經貿及農糧產業發展相關業務,擔任農委 會資訊長、農業智慧財產權審議會召集人、氣 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召集人等, 並擔任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國家代表及理事主 席、社團法人台灣農學會理事長以及台糖公司 董事等職務。 期間襄助農委會陳吉仲主委,致力推動包 括建設農、畜、水產品全國冷鏈物流體系、推 動購買肥料及購買農藥實名制、協調金酒公司 於台灣本島擴大高粱契作等重大政策,並督導 農委會所屬試驗改良場所,協助農民採取「效 率、安全、低風險」的生產模式,因應包括消 費者對到貨品質要求提升、經貿自由化乃至於 氣候變遷等各項挑戰。此外,並協助處理包括 百年大旱、中國片面禁止我國鳳梨、鳳梨釋迦、 蓮霧等農產品進口等事件,成功將危機轉化成 為產業體質改善的契機。
感 言 2019/12/20_ 科技農企業菁創獎頒獎典禮致詞頒獎 在得知榮膺母校第 26 屆傑出校友的消息, 非常感謝評選委員以及推薦人的肯定與支持, 能與其他領域傑出的校友一起獲得這樣的殊榮, 倍感榮幸。 這次獲得傑出校友,不禁感念在母校求學 過程中,恩師們給我的諄諄教誨,在就讀研究 所期間,感謝蔡新聲教授對我碩士論文的指導; 在攻讀中興農藝博士學位的三年半期間,由衷 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宋濟民老師,在課業以及研 究各方面的諸多指導。 民國 79 年進入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工 作,投入組織培養相關研發工作,為提升蘭花 整體產業產值,與蘭花業者共同建立蘭苗量產 技術,並穩定生產品質。 因應國際植物品種保護趨勢,在工作方面 開始從事新品種檢定技術的研究,致力研究各 國植物品種保護法規蒐集、檢定制度的擬定,並透過「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努力擴大我國 對於植物品種權保護範圍,並有助育種研發, 進而提升農產品質,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在擔任農業試驗所副所長、所長期間,與 同仁共同實踐農試所二大核心目標:『科研創 新領航者』、『全方位整合技術提供者』,透 過科研成果結合產業,提升農業競爭力,且持 續創新突破。 延續先前投入蘭花的技術研究,在農試 所整合相關資源,成立「花卉重點產業研究團 隊」,與以往研究不同之處,在於以市場消費 者做起點,團隊研究各國對於花卉的消費者行 為進行調查,確認各國市場的需求,再回饋至 生產及研發端,投入研究量能,聚焦產業的生 產或改進目標。以臺灣蘭花產業為例,將業者 育種強項,結合農試所對應栽培技術、儲運技 術等方面研究,將蘭花產業的運輸過程成本降低,增加產品競爭力;農試所也建立產品分級 制度,協助業者維持穩定的品質,結合政府的 行政資源,拓展臺灣優質花卉的國外市場及能 見度,打造臺灣成為世界級花卉島。 配合農委會後繼者培育政策,100 年設立 「農民學院」,培育優質農業人才;另 106 年 農委會推動 5 年 2,000 公頃強固型設施計畫, 農試所除提供不同溫網室圖樣供農民參採,也 整合設施農業相關研究成果,率先依照行政院 核定「新農民培育計畫」,於農試所內設立「設 施蔬果、花卉及菇類」之新農民育成基地,基 地內落實新農民實作技能養成、縮短學用銜接 時間、降低新農民創業的風險,讓有志從農者 在投入高投資的設施農業前,先在農試所的溫 室內,從種植到採收銷售都全程操作,建立創 新且實際的訓練模式。

臺灣面對氣候變遷挑戰以及各國推動淨零 排碳,農試所建立航遙測技術判視各類作物, 結合長年累積臺灣各地土壤檢測的資料,進行 國土資訊調查,成立農業情資整合中心 (GIS), 相關基礎資料及分析工具,規劃臺灣農業逐步 調整轉變的重要後盾。 於農委會擔任副主任委員期間,督導農業 政策規劃、科技發展、國際經貿及農糧產業等 業務,期間推動各項重大農業措施,包括農藥 實名制,建立全國冷鏈物流體系,擴大國內雜 糧種植,包括協調金酒公司契作國產高粱、打 破基期年擴大硬質玉米種植。面對我國作物如 鳳梨及鳳梨釋迦禁止出口中國等事件,亦成功 帶領產業度過危機,並逐步調整產業,讓臺灣 農業未來更有實力面對國際的挑戰。
一路走來,感念中興大學的培育,「誠、樸、 精、勤」四字校訓也是我在工作職場中遵守的信 念,在人生的歷程中,感謝我心愛的家人給予我 的支持,也感謝曾一起共事奮鬥的同事及朋友, 都是完成這些重大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讓臺灣 的農業在科技的研發投入,可以有系統性地解決 各項農業問題,也帶動農業的轉型升級。 期盼學弟妹們不忘在學校期間努力獲取知 識養分,進入職場更要隨時充實精進自己,保 持好奇心及熱情,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畏任何挑 戰,並將其視為新的機會,總有水到渠成,達 到理想目標的一天,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