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新藥開發治療 骨骼疏鬆與阿茲海默症】
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的罹患率隨著年齡的提高而增加,尤其好發於停經後的婦女族群,因為雌激素的缺乏,使停經後婦女的蝕骨作用大於成骨作用。現行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仍存在許多副作用與產生罹癌風險。生命科學系陳全木特聘教授研究團隊已證實天然乳胜肽生技產品,可增加骨礦物質密度與大腿股骨的彈性模數與表面硬度,已完成骨質疏鬆病患之人體臨床試驗,證實抗骨鬆乳胜肽功效,打造骨質健康的預防系統。

中興大學衍生公司 - 通用幹細胞公司創辦人暨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蘇鴻麟致力於幹細胞培養基研發,於 2021 年 3 月 18 日與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花蓮慈濟醫院簽署產學合作計畫書,共同合作開發「幹細胞製程與以幹細胞移植治療阿茲海默症」。將其已取得美國 FDA 原料主檔案 (master file) 登記,此次與臺灣執行細胞特管辦法最多案件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合作,提供高品質的培養基以生產幹細胞,進行臨床治療,嘉惠病患。

【空汙拉警報,肺阻塞治療新發現】
隨著全球工業化發展,境內外汙染源產生的霧霾及 PM2.5 空氣懸浮微粒,使空氣品質亮起紅燈,肺部長期受汙染與有害懸浮微粒影響,導致呼吸道慢性發炎,進一步造成肺阻塞,對健康產生重大的威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每天有 14 人死於肺阻塞。世界衛生組織 (WHO) 原先估計肺阻塞在 2030 年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但 2012 年全球已有 310 萬人因罹患肺阻塞死亡。生命科學系黃介辰特聘教授與臺中榮總組成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次世代定序分析病患肺部細菌體組成,發現肺阻塞合併肺炎病患之病情與治療癒後具有相關性,揭開肺阻塞病人臨床表徵的神秘面紗。
 
根據臺灣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境外傳輸 ( 沙塵暴 ) 會增加得到缺血性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COPD 及腦內出血性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境外傳輸 ( 沙塵暴 ) 所造成的 PM2.5 增加與國人死亡率攀升也有相關性。因此除了臺灣內部的污染,境外傳輸也是很重要的議題。環境工程學系莊秉潔教授長期投入臺灣各地區的環境空汙監測,顯示國內除了交通為主要 PM2.5 的來源之外,工業污染、火力發電廠及境外傳輸的 PM2.5 是臺灣的特殊汙染,且納入長期關注的麥寮六輕工業區周遭罹病居民與健康族群一起研究,針對近年來國人罹患慢性肺阻塞(COPD) 和肺癌比例升高的趨勢,在人體健康與環境空汙之交互作用的探討,有助於國家擬定對於空汙防治的全盤策略。

更多永續發展相關資訊於國立中興大學USR資訊平台網站瀏覽(https:// usr.nchu.edu.tw/sustainability )

每周一與您分享 校園永續發展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