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1
建構優質農業科研環境跨國研發食物生產技術
生物科技為二十一世紀新興的科技,中興大學利用極具優勢之尖端生物科技暨教學研究資源,與國內外各夥伴學校及產學研發單位人才互動,推展與各產官學研機構合作研究資源共享,形成策略聯盟及人才培育與資源整合,除加強跨域科學研究,並鼓勵創新,大幅提高研發人員參與,提高部門的研發支出。透過加強區域發展規劃,促進城郊地區正向連結,期望能提升具包容性、永續的參與程度,落實整合性、永續性的人類安全生活。
 
永續智慧農業環境建置
中興大學擁有全國大專院校唯一國家認證之基因改良作物隔離試驗田,建置基改作物防雨之水旱隔離試驗田,可嚴密管控灌溉水量,避免自然降雨對乾旱試驗干擾。進一步配合永續智慧農業政策,導入AI 智慧系統,建構可即時網路監控氣象環境與植株生長影像系統,並建立自動水分偵測、紀錄及灌溉系統,為水稻乾旱逆境基因篩選及育種時之最佳智慧田區,以提升研究環境及試驗之精準度。以此智慧化研究環境為基礎,收集作物生理指標開發特殊的計算模組,成功建構具有相當準確度人工智慧管理預警系統之「作物水分預警系統」,以因應氣候變遷下灌溉水不足之問題。

國際C4 水稻研究計畫,拯救糧食危機
2013 年起中興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國際水稻功能性基因體中心」,將中央研究院余淑美院士、賀端華院士及中興大學生科中心羅舜芳助理研究員參與之「比爾及梅林達蓋茲基金會- 國際C4 水稻計畫」帶至中興大學執行,並在本校北溝基因改良作物隔離試驗田進行水稻試驗。此計畫期望創造出「C4 水稻」,也就是能夠高效率地利用太陽能,使用更少的水資源及肥料,大幅增加產量的超級水稻新品種,長遠的目標是以「C4 超級水稻」在未來幾十年提供全球超過一半人口所需要的主要糧食,以拯救糧食危機。臺灣團隊從2008 年第一期全球20 個實驗室團隊,到現在2022 年第四期7 個團隊,臺灣依舊是其中的成員國,顯示我們對全球永續經營的能力與決心。跨國木薯供源積儲計畫,解決非洲糧食問題中興大學生物科技發展中心講座教授兼玉山學者格魯伊森姆(Wilhelm Gruissem)參與比爾及梅林達蓋茲基因會贊助的國際木薯供源積儲計畫Cassava Source-Sink, CASS,木薯(Manihot esculenta) 又稱樹薯,在全球其他地區,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對非洲大陸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計畫由臺灣、瑞士、德國、美國、英國及奈及利亞等國家共同合作,致力於改善木薯葉片光合作用效率,加強醣類運送能力,促進醣類在貯藏根轉換成澱粉,增加木薯的貯藏根與澱粉的產量,目標是研發出高產量且健壯的木薯品種提供給非洲小農,改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糧食安全。中興大學作為此計畫重要的合作夥伴,在本校北溝農業試驗場進行基因轉殖作物田間試驗,評估木薯的農藝性狀與品種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