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與策略

1.推動教學創新,培育優質人才

推動招生專業化,以達多元選才之目標
發展招生專業化,實施社經地位不利學生優先錄取機制,辦理「興翼招生」計畫,擴增原住民外加名額,擴大特殊選才招生規模。
激發學生自主多元學習,以達適性發展之目標
深化學生學習與推動個別輔導,舉辦分享會強化社群交流,引導知識活用與轉化,協助學生適性發展。
促進課程精實與跨域實作,以達學用合一
調整開課及畢業條件限制,推動跨系、院課程整合、彈性授課及開放學碩合開課程,鬆綁大四與碩士班合開課程之限制,培植學士班學生科研基本素養。
強化科技融入教學,以建構教師數位教學技能
完善數位教學平臺功能,開發數位教學課程(MOOCs、開放式課程),首創開發「AI PE Teacher」教學系統,將AI導入體育教學,提升教師數位教學技能。
推動通識教育再造,以符應社會對跨領域人才之需求以「素養」為導向,新架構以核心、語文及領域素養三大領域為主軸,推動多元化教學模式及自主學習。辦理惠蓀及通識講座、通識專題製作及厚實外語能力等,鼓勵跨域學習。
完善教師教學提升機制,以達教學品質精進
落實教師傳習制度及加強完善輔導措施,完善教師多元升等規定,辦理專業知能研討活動、跨域教師社群或工作坊,提升教學品質及教師專業發展。
發展創新及雙語教學環境,以培育專業及雙語兼備人才推動創新教學計畫,發展創新教學法,落實 2030 雙語國家政策,實施全英語課程獎勵機制,營造雙語教學環境。
落實教學品保機制,以達辦學永續發展
定期辦理系所評鑑、工學院 IEET 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管理學院 AACSB 認證等,落實自我評鑑及改善機制,以確保辦學品質與績效。
提升友善 E 化服務,以優化行政服務品質
持續推動申請作業E化服務、簡化流程與提高流暢性,並整合招生與教務資訊系統,落實分析與應用。
深耕中臺灣區域教育發展,以深化大學影響力
積極與中部地區中小學策略聯盟,強化師資培育中心與中小學合作互動,深化對中小學教育之實質影響。
成立「臺灣國立大學系統」,形塑中臺灣領導地位整合國內 10 所國立大學校院之特色及資源,深化在地連結,強化系統大學合作,建立實質國際合作平臺,提升本校在中臺灣領導地位。

2.促進全人發展,提升就業競爭力

完善各項就學與生活協助,以達安心就學目的
持續各項助學措施,強化學生緊急事件處理機制,推廣身心健康活動及處遇服務,提升高教公共性就學協助,建置健康照護資訊系統,以達學生安心就學。
強化生活教育與學習輔導,以達培育全人教育目的
推廣各項生活學習活動,強化經濟不利學生、僑生、特殊教育學生及原住民族學生學習輔導,以達社會階級垂直流動之正向功能。
提升課外實力與空間改善,以培育新時代國家領袖
開設社團增能課程,提升社團經營成長,強化學生社會服務責任並鼓勵學生參與公眾事務,推動「創意生活機能實驗中心」宿舍及「興居耀升計畫」等。
協助生涯規劃與職能發展,以達學用合一目標
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辦理職涯諮詢、職涯講座、企業徵才說明會,及興學塾企業導師「跨校」的職涯輔導平臺,以達學用合一目標。

3.精進全球接軌,全面國際化

強化招生宣傳與獎助措施,擴大外籍學生招生來源出版英語期刊對外宣傳興大特色與亮點,參加臺灣高等教育會展,與姊妹校合作選薦招生,政府機關獎學金計畫,並主動赴東南亞國家當地開班授課,及擴大外籍學生招生多元入學管道與資源。
提高英語授課質量,鼓勵成立具特色領域之全英語學程以籌組國際學院
提升英語學位學程師資品質,舉辦英語授課工作坊、配置外籍教學助理、向標竿學校汲取創新教學方法,鼓勵具特色領域之全英語學程,籌備國際學院計畫。
成立華語中心落實華語課程分級,強化國際化基礎環境成立華語中心,落實華語教學分級,建立優質華語文教育課程,拓展海外華語文教育市場,整合校內資源及強化國際合作。
推動厚實學院特色,接軌世界一流大學進行雙邊合作厚實九大學院國際雙邊合作,補助師生出國交流、延攬玉山學者、頂尖學者短期訪問、主辦國際研討會與舉辦夏日營隊,提高學院國際學術影響力及能見度。
選薦學生赴外進修交流,促進人才國際連結力
深化與國外姊妹校合作交流,包括交換學生、海外專業實習、雙聯學制及暑期營隊,培養學生國際觀與提升國際人才連結。
執行志工團隊服務計畫,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指導學生社團執行志工團隊服務計畫,針對婦女衛教、永續發展、農業技術等重要議題,籌組國際志工團隊至偏遠國家地區駐地服務,善盡全球社會責任。
鼓勵產學聯盟國際合作,提升國際競爭力
提撥經費支持發表國際合作論文,與美國農業部成立「國際生物催化暨農業生物技術學會」,推動新南向計畫,接軌與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合作,及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成立聯合中心等,鼓勵國際產學聯盟與國際市場連結。
改造國際生住宿環境,塑造特色跨文化學習場域
規劃新建國際學人宿舍,及發展國際交流學舍,改進現有國際學生住宿文化交流空間,提升校內跨文化交流住宿環境,強化本校國際化基礎設施。

4.提升學術發展,追求特色卓越

推動人才延攬與培育,強化研究競爭力
積極延攬優秀師資,精準攬才,提升年輕教師教學與研究能量,扶植與留住潛力優秀研究學者。
推動學術研究發展,提升學術研究質量
獎助學術研究發展,提升研究計畫參與及校外計畫競爭力,落實學術研究倫理,強化跨領域研究,並積極培育儲備優秀研究人才。
加強學術表現追蹤與分析,精進學術發展策略
完善「學術研發服務網系統」,建立校務研究機制,提升研發資料管理運用,精進學術研究發展與優勢。
精進農生研究領域特色發展,建立優勢先導地位
精進農生領域之特色研究,連結產業開創合作,擴大優質國際合作鏈結,促進產學創業合作,持續培育農生領域專業人才。
籌建「醫學 ( 系 ) 院」,深化多元專業發展
積極與中部地區醫學中心及教學醫院建立教學團隊,厚植中部地區醫學研究發展,培育全人醫療理念之醫師,補充偏鄉地區醫療人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強化理工電資核心產業研究,提升優勢競爭力
強化理工電資特色研究,創新理工電資特色技術,推動跨域研究,深化跨領域產學合作,延攬及培育理工電資領域專業人才。
推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衡發展,優化跨領域研究成效推動「跨領域重點主題研究基地」,拓展研究廣度與跨國學術連結,出版人社領域與跨領域「學術叢書」,推動人才培育與教學創新。

5.強化產學合作,創造興大品牌價值

建立創新創業環境,提升學校創新創業能量
培育師生創業團隊,輔導科研創業計畫(含萌芽案與拔尖案)、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 計畫)等,申請創業計畫,並活用區域資源培育新創團隊。
強化研發成果,提升智財佈局與技術移轉
持續推廣及強化智財管理觀念,逐步提高學校專利投資之商業效益,促進技術媒合與授權,提升專利授權率及智慧財產權衍生收入。
強化區域學校之產學平臺,促進產學合作
推動跨校產學合作、技術媒合、育成場域進駐、新創募資、人才培育等服務,建立企業與學校內合作關係,作為企業科研技術與跨域人才之強大後盾資源。

6.優化行政效能,卓越前瞻校務
( 一 ) 精進人力資源與組織調整,健全人事法制與落實大學自主

全面配合校務發展,積極推動組織再造
因應學校組織發展目標,檢視單位功能,進行組織調整、整併,健全組織運作,如籌措成立醫學院,形塑生醫組織架構,訂定本校專業學院運作辦法,俾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提升行政效能。
健全人事法制,以落實大學自主
因應校務發展需要及國內外高等教育策略方向,研修及訂定校內相關法規,使學校得以適應外界變化,順利延攬優秀人才。
積極辦理人員培訓,培育中高階行政人才
依「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公務人員學習地圖」,自辦訓練或選送人員參訓,培育具多元文化素養、前瞻創新與國際視野的行政人才。
推動智慧型辦公作業系統,提升人事服務效率
利用科技資訊及大數據分析技術,整合相關作業系統,提高行政效率。
強化人事關懷措施,達成以人為本之服務宗旨
每位教職員工都是學校的資產,透過多元的健康照護方案提供各項員工協助,營造友善職場環境。

( 二 ) 強化公關行銷與校友服務,提升學校形象與凝聚向心力

加強公關行銷,提升學校形象
主動宣導學術傑出研究成果、報導各項活動及分享學校即時動態,提升學校能見度,並推動建立大學聯盟,形塑本校在中臺灣的領導地位。
強化校友連結,善用校友資源
辦理各項校友活動、發行校友刊物、興大校友 APP、推動募款計畫並透過優化捐款系統,辦理小額募款及活動,增進校友及各界捐款意願,挹注校務基金。

( 三 ) 強化預算執行管控及會計資訊運用,健全財務與永續經營

管控預算執行,提升經費效能
強化經費管理建置,提升經費使用效能,推動預算經費管考及主計業務宣導,提高預算執行績效及完善經費報支作業。
運用資訊系統,提升行政效能
推動會計帳務系統橋接、建置對帳系統等,提升經費報支效率,及強化校務行政資訊化與安全性。

( 四 ) 建立校務研究機制,精進校務決策與治理

完備校務研究資料庫,提供精準多元之議題分析
擴增校務研究資料,加強資料處理效率,提高資料正確性,並妥善儲存與管理。
強化資訊交流機制,促進資料運用與回饋
強化校內合作,匯集校外專家建議,並推動校務資訊公開,強化校務資訊應用。
精進校務議題分析,支持校務決策與管理
發展多元議題,協助精準招生,完善弱勢輔助,強化學生學習與專業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精進國際化與學術研究表現,提升世界排名。

7.精進校園建設,奠基永續經營

(一 ) 完善校園整體規劃與建設,優化學習場域
優化特色校園環境發展,落實大學城理想
推動校園綠美化,建構有機生態校園,爭取地方政府合作如綠園道、綠川河岸親水水岸空間與康堤環境,設置防護措施與監視系統,強化校園安全。
推動活化校園建設,完成整體校園建置
持續推動老舊校舍整修及優化與興建重大建設,積極推動興建「第二餐廳」及「興大五村學生宿舍」等建設,並建置弱電共同系統,完善優化校園總體建設。
興建「校史館」,打造數位影音的校史新風貌
配合新「校史館」的創建,在傳統的文物展覽之外,規劃動態的多媒體影音展示內容,呈現嶄新的校史風貌,建立興大的歷史形象。
積極推動「中興新村校區」及「復興校區」發展計畫,以強化全校多元化發展
配合持續成長之教研空間需求,積極規劃推動「中興新村校區」、「復興校區」及「文小 38」用地等之新校園建置,進行各校區特定發展功能規劃。
強化資產活化收益,挹注校園建設
透過積極活化資產,盤點可用資金加強投資理財,增加自籌收入,強化校務基金收益,挹注校園永續發展。

( 二 ) 建構友善安全職場,提升校園環境安全

強化校園環境保護,營造優質永續的綠色環境
推動校園溫室氣體減量,導入ESCO (Energy Services Company) 節能績效保證專案計畫;推動有機生態校園及綠色農場等認證;建置校園水資源再利用系統,及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以節能省電,並落實病媒防治與安全稽查等機制。
強化職場安全,建構校園安全衛生環境
落實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達到「自護、互護、監護」
災害的研究教學環境,並申請教育部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或 TOSHMS 認證,提昇安全管理績效。
強化員工健康照護,創造有利健康的職場環境
積極推動員工健康檢查計畫及提供臨場健康服務,建置在職勞工健康資料庫,達到分級健康管理,並推動「妊娠健康管理報喜系統」及校內不法侵害預防計畫。

( 三 ) 建置穩健安全的校園網路,優化資訊系統與資安管理

持續優化資訊網路,建構優質行政E化與校園網路環境引進符合時代潮流網路技術,提供兼具高網速、高涵蓋率、備援容錯、應用虛擬桌面 (VDI) 技術提升資訊安全防護及使用者友善之校園網路資訊服務系統。
推動資安管理及個資保護,落實資安法及個資法
強化資安管理及提升個資保護認知教育訓練,導入Phish Insight平臺宣導及社交工程演練。建立完整的資安事件通報網絡及資安管理平臺,並換軌導入 ISO 27701 個人資料隱私管理制度。

( 四 ) 優化圖資建置與服務,提升多元特色的學習環境與資源

擴增優質圖書期刊資源,滿足師生教學、研究及學習需求
強化各系所圖書及期刊核心館藏,透過參與合作採購聯盟節省採購成本,整合公開取用資源,以擴展館藏資源的質與量。
提升圖書館系統及改建伺服器機房,提供雲端行動服務整合與發展雲端及行動服務平臺,提升數位化服務,並透過持續改善機房耗能狀況,以達綠能環保及資安提升之目標。
強化資源利用與讀者服務,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教學創新
推動研究支援品質最佳化、發展需求導向之讀者服務及結合在地特色資源,提供專業出版服務及開發校園文創商品,發展特色之興大品牌。
活化空間功能,創造空間新價值
積極推動空間改造計畫,建置「數位自造工坊」發展創客教育,及「智能取書區」及「閱讀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