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NCHU永續發展報告書

學校治理篇 P17-19

在辦學成效,興大做了哪些努力?

1.執行高教深耕計畫成效深獲教育部肯定
興大研究、教學、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各方面,均獲教育部肯定,2018 年獲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 3 億 5,202 萬元排名全國第六,2019 年教育 部增加補助 5,100 萬元,2020 年再獲增加補助 3,120 萬元,總計 4 億 3431 萬元。2021 年再獲增加補助約 151 萬元,總計 4 億 4358 萬元,獲補助經 費提升至全國排名第 5,執行成效獲教育部肯定。 

2. 頂大結盟、跨校合作 學生獲益更多
本校與成大、中山、中正組成「臺灣綜合大學系統 (
NUST)」共享教學資源, 推動學生校際選課相互承認學分,提昇學生多元化課程選擇。
本校與聯合大學等11校組成「臺灣國立大學系統 (NUST)」,推動校際整合, 結合各校教學、研究與大學社會責任,提升教育品質、學術水準與社會服務。


3..培育高等教育人才,並增加弱勢學生升讀大學機會
積極加強關懷及輔導學生,促使開學後休學人數已趨緩和,提升 就學穩定度,增加本校生源穩定。 
增進社經地位不利學生升學機會, 110 學年度共提供 88 個名額予 經濟不利學生,提升弱勢生入學就讀之機會。

4.學生素質佳,企業最愛
《遠見》2021 年「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本校在「綜合大學」 排名第 9,「社會聲望」排名第 10,「學術成就」排名第 13,「教 學表現」排名第 12,「產學合作」排名第 13,「財務體質」排名 第 11。
《Cheers》雜誌「2021 企業最愛碩士生調查」本校名列全國第 10。
《遠見》2021 年「企業最愛大學生大調查」,本校排名第 16,「傳 產製造業者」排名第 9。

5.10 大領域表現名列基本科學指標 (ESI) 全球排名前 1%, 提升學術影響力
本校農業科學、動植物科學、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生物與生化、 環境與生態學、社會科學、藥學與毒理學、及臨床醫學等 10 個領 域名列國際 ESI 機構論文數及被引用次數排名全世界前 1%。 ■ 史丹佛大學發布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全球前 2% 頂尖科學 家 ) 2020 名單,本校計有 43 位學者入榜,學術研究表現突出,全 國排名第 7。

6.全國首創「大學國文」作業樹,全面推廣全英語授課 (EMI) 課程
首創「大學國文」作業樹,鎖定聯合國四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1、 SDGs6、SDGs15、SDGS16) 為主軸,調整教學策略及擬訂短講 比賽論題,並建構大學國文作業樹。 ■ 增設「雙語教學推動資源中心」,整合校內 EMI 資源,全面推動 EMI 策略,全英語課程數及修課人數 2021 年增加 42 門及 1,931 人。


7.強化特教學生、原住民族學生、僑生及境外生輔導, 建置重視多元文化之校圍環境
設置資源教室,視特教學生個別需求召開轉銜會議與個別化支持 性會議,協助學生學習之適應。
設置校級及中區原資中心專責人員,研擬原住民族學生輔導方案, 推動生活學習、就業與生涯輔導活動,辦理文化教育活動,提供 一站式服務;並於 2020 年起接辦中區區域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結合中彰投苗雲嘉七縣市、36 校原民資源,投入原民生輔導工作。

8.世界大學排名,校務評鑑成績優異 
■THE Impact Ranking:THE Impact Ranking 2021,SDG13 – 環 境變遷,本校全球排名蟬聯第 87 名,表現傑出。
■QS Ranking: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本校排名全球 第 651-700 名,亞洲排名第 118 名。在學科領域排名中,「農學 與林學」(101-150 名 ),「材料科學」(251-300 名 )、「化學工程」 (301-350 名 )、「化學」(351-400 名 )、「生物學」(301-350 名 ) 等表現傑出。
■「2018 年度上半年第二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興大 4 個評鑑項 目全數「通過」,辦學績效獲得肯定。

9. 首創產學共設國家級食安檢測中心,輔導新創團隊獲獎數全國第一
■首創產學共設國家級食安檢測中心,獲科技部 AI 農業計畫 10 件 全臺第一,新創 3 間農業與智慧機械公司。
■國家新創獎成果豐碩,獲 2 項國家新創獎,2 項新創精進獎。以環 保高效脫硫劑產品開發及蛙類啟發之仿生水下抗生物汙染表面塗 層獲獎。

10.興翼獎學金協助學生翻轉人生
興翼獎學金:協助提升弱勢學生進入國立大學的機會,同時對外募款設立興 翼獎學金,提供清寒新生 4 年合計 40 萬元獎學金,為學生搭起專心向學之 路,截至 2021 年底累計捐款增至 1,612 萬餘元,目前已核給 185 人次,共 909 萬元。


11.推動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
​ ■創新教學計畫:2021 年選定嵌入式深碗課程、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總整課 程、數位學習課程(含磨課師、開放式課程、翻轉教室、科技融入)進行 創新教學補助,挹注經費 644 萬 9,144 元,共補助 70 門課程,修讀學生 計有 2,904 人次。
■ 推動參與仿生設計:至 2021 年已連續 4 年與臺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合辦 「仿生設計工作坊」,啟發學生跨領域學習。2021 年補助學生參加全球仿 生設計競賽(Biomimicry Global Design Challenge)臺灣海選活動,合計 有 4 隊分別榮獲「清淨海洋創新獎」、「永續城市獎」及佳作等佳績。

12.提升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入學機會
擴大特殊選才:協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及農家子弟翻轉未來,以資料審 查及面試選才,招生規模逐年提升增設興翼招生:於個人申請入學管道,除提供優先錄取機制外,更直接增 設「興翼招生分組」,經由降低學測檢定篩選標準、簡化甄試流程、降低 報名費等方式,幫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進入頂尖大學就讀,促進社會階 層流動,110 學年度共提供 51 個名額。
■ 擴大特殊選才:協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及農家子弟翻轉未來,以資料審 查及面試選才,招生規模逐年提升至 110 學年度共招收 78 名。
■ 積極爭取外加名額:逐年調增原住民、身心障礙學生等外加名額,110 學 年度分別計達 161 名及 35 名,報到名額亦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