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永續報告書社會參與篇第23彈
【主題12】履行世界公民義務 培養幸福國際觀(第56頁)
No man is an island:國際社會責任從志工開始
興大於2012年起開始推動國際志願服務計畫,除鼓勵本校學生積極參與國際志工服務,培養學生對國際社會人文關懷之使命感與責任感,履行世界公民之義務,並將在校所學之技能與知識,藉由國際交流,拓展國際觀,增加與其他國家交流之機會,推廣世界村之觀念。
我們的目標
規劃由本校招募學生團隊經由適當訓練後派赴各國(以亞洲國家為主),每梯國際志工活動出隊皆有一名帶隊教師隨行。透過團體服務或辦理寓教於樂活動,以進行文化交流與體驗異國生活,並培養國際友誼。
尼泊爾
團隊每年前往深耕服務的HASERA樸門永續農場(HASERA Permaculture learning farm)開設「青少年英文」、「科學」及「衛生教育」等主題之工作坊,分享相關知識與觀念。在志工服務之外,透過Homestay的方式,到當地家戶參與社區居民的一日生活,並在HASERA農場學習有機農法及樸門永續生活理念,親身了解當地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與面對的挑戰。活動期間也安排山區健行與文化街區走訪,增加團員對尼泊爾自然環境與文化的認知與了解。
菲律賓
前往菲律賓觀光大城宿霧市東南方外島-Olango Island進行社區服務,與在地組織 Y.E.V.E. (Youth Empowerment Volunteers Exchange) 合作進行社區建設與兒童陪伴活動。社區建設以家戶廁所建設為主,據統計,當地居民多到草叢邊或紅樹林潮間帶附近隱密處如廁,造成人身安全與健康的隱憂。兒童陪伴則以學齡孩童為主,由於社區經濟收入較低,大部分的家長皆從事工時長的工作,導致社區孩童缺乏陪伴,因此計畫期間,團隊設計輕鬆有趣的遊戲體驗與孩童互動。
斯里蘭卡
前往斯里蘭卡 Embilipitiya 鎮與在地深耕 NGO 組織「法友佛教文化中心」(Dharma Friends Buddhist Culture Center)合作進行青少年教學。經反覆討論,團隊共規劃四大教育主軸:臺灣傳統遊戲、中文文化、英語文化與能源、剩食等國際議題,以「融入當地文化」為準則去實踐並與分享。
緬甸
前往緬甸東枝縣 Pindaya 鎮(位於仰光北部約 630公里)Mine Li 村落進行服務,與當地NGO 組織 C.O.M. (Charity-Oriented Myanmar) 合作進行社區服務與青少年教學。社區服務以農活為主,青少年教學則以 13至18 歲(6至11 年級) 學生為主,以中英文、觀光、東南亞文化及傳統遊戲文化教案上課,並輔以體育遊戲,在活潑的氛圍中串起跨國的交流友誼。
馬來西亞
於馬來西亞檳城痙攣兒童協會 (Children's Association of Penang Spastic Cerebral Palsy)協助痙攣症兒童進行社會化訓練並一起於治療園區畫壁畫;至當地自閉症中心、聾啞協會與Friend Of Childhood Cancer Northern (FOCCAN) 參觀,走訪、服務不同弱勢團體機構,了解弱勢團體的背景以及如何和弱勢族群接觸。拜訪檳城的Spastic center、Autism & Refugee center與CEMACS(Center of Marine and Costal Studies)、至Merbok的Lembah Bujang做社區服務,參與當地牡蠣養殖場的一日生活,體驗在地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