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全球淨零排放目標與氣候變遷挑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國科會臺灣永續棧(Taiwan Sustainability Hub, TSH)與國立中興大學攜手於2025年4月11日假中興大學舉辦「森林與林產品碳匯暨國產材推廣策略論壇」。匯聚產官學界與木工、竹構等實務單位百餘名代表,共同探討森林碳匯、國產材推廣與木構建築發展的政策與產業契機。

會議由中興大學森林系暨循環經濟學院王升陽院長與前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主持,會議由中興大學森林系柳婉郁教授與成功大學建築系徐宇亮教授引言,中興大學森林系柳婉郁教授指出,2022年台灣總碳排放量達2.86億噸CO₂e,而森林吸收約7.63%。為提升森林與林產品碳匯貢獻,柳教授團隊與林保署合作建置「森林碳匯平台」與「林產品碳匯平台」,提供公私部門與民眾評估碳儲與減碳潛力的工具。若能連結碳抵換制度並優化計算標準,將能有效推動減碳參與。

論壇亦關注木構建築對減碳的重要性。成功大學徐宇亮教授指出,營建業碳排佔全球總量近四成,強調設計初期的減碳決策至關重要。成大蔡耀賢教授則建議,應優化綠建築標章制度,將碳數據納入建築設計流程,以提升低碳建築的推動成效。論壇另關注資源循環與產業活化議題。屏科大羅凱安所長呼籲落實「全材利用」與「剩餘資材再利用」,並以台灣過往的合理伐採與再造林經驗為例,強調透過制度創新與社區合作可創造生態與經濟雙贏。業界代表亦分享木育推廣與竹炭應用實例,顯示林產品與綠色設計具高度發展潛力。

論壇最後強調,永續林業須仰賴跨部會、跨領域合作推動。林保署表示,未來將審慎評估政策誘因與法規配套,強化木構建築示範案與國產材利用,並與交通部、原民會等單位合作,推動相關場域示範與應用。透過本次論壇,產官學研與地方社群得以齊聚對話,形塑台灣林業未來藍圖,邁向具韌性與永續的綠色發展之路。